生發號推出「鹹蛋禮盒」。(記者陳璟民攝)

「最盛時期,關渡到八仙一帶,有30多戶養鴨人家,鴨群少則1、200隻,大規模鴨寮內的鴨子則數以千計…。」台北市北投區82歲耆老陳聰和談起關渡養鴨盛況,眼神透著歷史的榮光。

 

陳聰和有數十年養鴨資歷,年輕時從父執輩口中得知,日治時代,裕仁皇太子曾視察台灣,總督府當時要求養鴨人家,將鴨群從關渡趕到現在士林區的三腳渡,據說裕仁觀看後非常滿意。

 

許多行業「看天吃飯」,養鴨取蛋也不例外。鴨農子弟、關渡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子儀說,母鴨每天產出1顆鴨蛋,如果受驚嚇,下蛋量會急凍,所以每逢颱風暴雨來襲,鴨農都急忙將鴨群從河裡、野地趕回屋內或鴨寮避災。

 

陳子儀幼年常手持竹竿,站在父親陳金鍊搖櫓划船的船頭,將鴨群趕往野地或河裡運動及覓食,父親轉往社子島沿岸撈取花蛤補充鴨飼料期間,他須撿拾鴨群在外產下的鴨蛋,這也是他乘機與同儕嬉戲的歡樂時光。

 

民國7、80年代,關渡養鴨產業急遽衰退,陳聰和語帶唏噓地說,除因淡水河、基隆河的水質受到工業及都市廢水污染,水族繁衍不易、損及鴨子食物來源,也與政府認為都會養鴨不環保且動輒開罰有關;陳子儀提及,淡水河關渡隘口河道拓寬,不少鴨農順勢轉型,也使得產業走下坡。

 

至於關渡鹹蛋之所以好吃,2人都指為花蛤特殊的營養成分,使鴨蛋的蛋黃又紅又香,關渡鴨蛋價格也因此比中南部高2、3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gf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